健康哲学»首页»健康新闻»健康哲学

何应钦的哲学养生之道

作者:admin    发表时间:2010-7-11

    何应钦,老同盟会员,黄埔军校总教官,长期是蒋手下的二号人物,历任陆海空三军总参谋长,军政部长,后来签定的《塘沽协定》,被指为卖国贼,亲日派,但依旧权柄在握,声势不改,直到到台湾后,才退出了决策层,安然过上了平淡生活。何深懂养生之道,待人宽和,提的起放的下,活到九十七岁,是国民党内长寿者之一。他的健康长寿,引起了人们的关注。
  
    有一次,台湾健康长寿会请何应钦去介绍养生之道,何高兴前往。他在大会上,把自己的养生之道总结为三个方面:修养、生活、医药。
  我认为长寿的秘诀,不外是修养、生活和医药三个方面,而修养至德,培育生气,乃是首要的。我早年就皈依基督教,是因为我相信《中庸》上所说的“大德必得其寿”,虔信基督与孔孟之道,以加强自己道德的修养,实在是长寿之道的惟一基础。要讲求道德的修养,莫过于“正思虑”。思虑不正,是最伤害身体的,所以不正的思虑是长寿的最大敌人。只有祛除不正的思虑,养成恬静的心境,才容易长寿。要用温和、慈良、宽宏、厚重、缄默来克服自己心中的猛厉、残忍、偏狭、轻薄、浮躁,才可能做到心直虑正。
  
    至于生活方面,我从念小学起,就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。既有了良好的生活习惯,就要贵在持之以恒。我常年征战南北,从不轻易改变生活规律,一不暴饮暴食,二不抽烟不嗜酒,三不近女色,四不熬夜。如果因为特殊情况熬夜,也不改变第二天的作息时间安排,早晨一定会按时起床散步。所以,要想活得长就要生活有规律、节制欲望、适度运动。我就是在70岁以后,还坚持每天早起散步,时常打高尔夫球,收拾庭院里的花木,你们看我的体质面色,是不是不比青壮年差?
  
    现代医药越来越发达,能够帮助人类长寿,这点我是很有体会的。我的内人得了癌症,如果不是每年去日本、欧美治疗,生命不可能延续27年之久。但是,我对医药还有些自己的看法。平日的保健最为重要,如果不生病,自然无须医生,也不要吃药;生了病,就要早请医生,早吃药为好。这一点是古人也认同的。我特别欣赏古书《寿世新编》中的一段话:“有人素不服药者,不为无见,但须知得病从何来,当从何去,便是药术。如饥则食,食即药也;不饥则不食,不食即药也;渴则饮,饮即为药;不渴则不饮,不饮即药也;恶风知伤风,避风便是药;恶酒知伤酒,戒酒便是药。逸可治劳,静可制噪,处阴以却暑,就火奥以胜寒,衰于精者寡于欲,耗于气者守以默,怯于神者绝以思,无非对病药也,为人不自知耳。”
  
    在一般读者印象中,他曾是一个玩弄政治阴谋的亲日派。然而何应钦在政治生涯后期却以“与世无争”闻名,并且到处宣讲他的“修养”。由这个转变可以看出:何应钦等国民党高官的“修养”,是经历官场风波和痛苦磨练而达到的,并非自诩的那样自然而成。
  
    何应钦出身贫寒,完全依靠个人奋斗,才做到了国民党行政院院长、陆军总司令、一级上将。从蒋介石跟前红得发紫的人物,到大权旁落赋闲在家的退休军官,何应钦走过了一段常人难以想象、也难以体会到的心路历程。与何应钦同样遭遇的国民党高级官僚很有一些人因此郁郁寡欢,积郁成疾,不得善终。但何应钦与这些人不同,何应钦晚年很少得病,到90岁仍然面色红润、精神矍铄,看上去完全就像70岁的人。何应钦主要是从下面三个方面来保持心境平和的。
  
    一是保持心理平衡。长寿画家张大千是何应钦的挚交,二人经常交流养生心得。有一次,张大千说:“《黄帝内经》里讲,怒伤肝、喜伤心、忧伤肺、思伤脾、恐伤肾,百病皆生于气,所以人人说病从口入,我说病由心生。得病的首要因素是心理原因,不是吃得好不好。”何应钦点头称是,回应道:“世事沧桑变化,我心已定;管你怎么变化,我心里有数。有什么烦恼,睡一觉,早忘了。”
  
    对此,他个人是很有体会的。何应钦和蒋介石的关系,一直很微妙。他和蒋介石共同创办黄埔军校,培植了黄埔系。蒋介石擅长说,何应钦埋头做,二人配合得很默契。但是,蒋介石一方面重用他反共,另一方面始终对他抱有戒心。 但是,何应钦终生奉行“韧”和“忍”的为人处世原则,表面上给人懦弱的印象,似乎他是块由着蒋介石捏的面团,叫他方就不敢圆。这种奴性十足的做法,让蒋介石对他解除了戒备。实际上,何应钦的这种个性倒让他更像是水,在方瓶子里是方的,圆瓶子里是圆的。他晚年失势,却一辈子没有失去高官厚禄,实乃个性使然。国民党内部有人讥评他“老奸巨滑”,然而,在特定的环境和特定的历史中,“老奸巨滑”不失为一种高超的自我保护方式。
  
    何应钦不是没有政治野心的。蒋介石第一次被桂系“逼宫”下野,何应钦是支持者;“西安事变”中何欲置蒋于死地的“讨伐”阴谋,更是遭到蒋介石夫妇的忌恨。这一系列显露锋芒的举动,使蒋介石失去了对何应钦的信任。抗战后期,他基本上失去了一切实际的军权,令他懊悔不已。这期间,他战战兢兢、小心做事,也许就是在这个苦闷的时期,他的性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,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了。去台以后,蒋介石任命何应钦为“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”主任,这个机构名义上是最高军事咨询机构,实际上是蒋介石搁置老将们的冷宫,徒有虚名。但何应钦认为,今非昔比,能保全性命已属幸运,再能有个正式公职,还烦恼什么呢?于是,心安理得做他的主任。
  
    何应钦能做到心态平衡,还和他会享受生活有很大关系。他很欣赏一幅对联:“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,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。”他的业余爱好很多,打猎、打高尔夫球、旅游,还热心公共事业。这些事情分散了他的注意力,填补了空虚。
  
    二是意念放松。何应钦从不培植亲信,更不在蒋介石身边安插亲信。在台湾被挂起来以后,何应钦更是以求明哲保身。蒋氏父子在台湾清洗异己,幽禁陆军“总司令”孙立人时,曾任命何应钦为调查委员。何应钦借口人在日本,妻子患了癌症需要治疗,没有立即返台应差,拖了8 个月才回去,避免了卷入一场是非之中。彼时,调查已经结束。
  
    三是远离派系斗争,实际上是一种保持心理平衡、自我解脱的办法。派系斗争必然会尔虞我诈,徒增烦恼。何应钦自觉远离政治斗争,虽然是出于明哲保身,但客观上保证了心情的愉快,不啻为养生之道。他熟读《明史》和清朝史籍,总结明清两朝权臣“致祸”的教训,终于得出“不为是好,不开罪于人是好”的结论。值得指出的是,何应钦的“不为”之道是具有封建旧官场糟粕色彩的。一段时间内,他得了一个“何婆婆”的绰号,有人说这是为了掩饰他自己真实的内心而故意造出的假象,目的是想让蒋介石知道他已经无意于官场进取。这个做法达到了效果:蒋介石不再留意他,任他自生自灭。何应钦信奉的为人处世原则,是旧官场中操练出的一种“好好先生”的混日子之道,但在特殊的环境之下,却无意之中符合了养生学的原理。